四年实践探索 汇友相互持续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时报讯:“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进入“十四五”,我国建筑业将进一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还是行业营商环境优化和监管职能转变,都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服务、运营方式。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汇友相互”)作为专注服务建筑行业的保险企业,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已累计为企业释放保证金1978亿元,并提供各类保险保障8521亿元,承保工程项目覆盖220个城市;累计会员数量达3.4万家、服务会员达70.2万家次,正在为行业提供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


应时而生,因势发展,建设工程保证保险时代已经到来

工程担保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引入的一项风险保障制度,通过引入保证金或第三方保证人,旨在解决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存在的各类不规范行为,强化市场守信履约,转移、分散、防范和化解各类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随着这一制度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作为国际工程担保主力军的建设工程保证保险,正在加速成为我国工程担保市场的重要力量。


建设工程保证保险,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保险机构以保险方式提供的一种工程保证担保机制,其保障范围涵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建筑工人工资支付、质保期维修等阶段和环节。保险机构出具的保险合同或保险单作为工程保证担保的形式之一,与现金保证金、银行保函、工程担保公司保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建设工程领域采用保险机制,早已是国际通行做法。截至2016年,工程保证保险在美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英国、爱尔兰以及韩国等国家皆占据了本国工程担保市场的半数以上。2015年左右,工程保证保险在我国逐步得到重视和推广。2019年6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银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工程担保是转移、分担、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市场信用体系的主要支撑,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并将“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工程担保公司、保险机构作为工程担保保证人开展工程担保业务”,更是提出“到2020年,各类保证金的保函替代率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推进外,多个省市也积极跟进工程保证保险的具体实施。自2015年起,安徽、云南、上海、浙江、广东、四川、广西、青海、江苏、海南、郑州、北京、厦门、贵州、宁夏、山东等地先后发文,允许对各类保证金采取保险形式替代。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工程保证保险相关政策,为工程保证保险行业打下蓬勃发展的基础。


根据2016年—2020年度国内工程保证保险的部分行业数据,全行业工程保证保险整体保费规模从2016年的1亿元上升到了2020年的20亿元,工程保证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6月22日,汇友相互获批开业,总部位于北京,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相互保险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提供住建及工程领域保险服务的保险企业。汇友应时而生,因势发展。


创新保障机制,大幅减轻企业负担

长期以来,建设工程领域的各项保证金制度对建筑企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加之国内建筑市场中小型建筑企业数量占比较高,资金实力普遍较弱,一些不规范行为更是加重了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负担。不同于企业预先缴纳保证金以保障赔偿,工程保证保险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显著缓解各类工程保证金造成的现金流压力,且不占用企业银行授信,对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市场价值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对现金保证金、银行保函、工程保证保险三种方式的成本进行一下测算:


A建筑公司成功中标某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标价为1亿元,工期为1年。工程合同签订前,发包人要求A建筑公司提供1000万(中标价格10%)履约保证金,并认可现金、银行保函和保证保险三种形式。假设贷款综合年利率6%,现金存款利息3%,银行保函手续费率0.3%,保证保险年费率0.3%。



现金保证金需30-60万元成本;

银行保函需12-21万元成本;

保证保险仅需要3万元成本!

仅一项工程的一项保证业务,便可为企业减负数十万元成本!


由此可见,传统的工程合同履约诸多保证担保方式,除了直接造成的资金占用外,被冻结的流动资金也间接抬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而工程保证保险优势明显:


1、减少资金占用,切实为企业减负。对于占用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建筑企业现金、授信额度较大的履约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用更为突出!

2、无需现金反担保,不占用银行授信额度!

3、相较于担保公司,监管严格、抗风险能力强、业主安全度高!

4、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相对银行和担保公司更加灵活!

5、投保便捷,提高企业日常业务处理效率!


一直以来,建筑业都是微利行业。近10年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3.5%左右,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此情况下,工程保证保险无疑将大大降低建筑企业资金成本,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发展活力。


率先完成全产业链保险产品搭建,加速驶入电子保函快车道

工程保证保险涵盖了工程合同流的多个环节,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服务于特定对象。作为中国市场最早推动和开展工程保证保险业务的团队,汇友相互主营的住建及工程领域各类保证保险,可覆盖工程项目全过程。



投标、履约、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主要是为防止施工单位的合同违约行为对建设单位方造成相应损失,其被保险人为“建设单位”,可对应替代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则是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其被保险人为“农民工”,可对应替代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是保证工程项目发包方履行建设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其被保险人为施工单位,可替代工程款支付担保金。


除此之外,汇友相互还创新研发预付款保证保险、供货履约保证保险等,并在供应链金融等保险业务上发力,服务于中小企业,助力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目前,上述保险产品均已实现会员自助在线注册、在线投保、在线缴费,可下载电子保单和电子普通发票。系统通过AI智能识别、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支持,实现了相关信息的自动抓取与匹配,并支持投保在线签署,在确保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实现“秒级响应”。


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因“疫”而变,聚焦到工程建筑领域,2020年2月8日,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要求“改进投标担保方式。在全面推行投标保证金线上缴退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保函特别是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继而有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政策,推行“网上办”“不见面办理”交易服务事项,大力推广“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


目前,汇友相互已与福州、成都、厦门等多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系统对接,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投标企业可以依托交易平台在线申请投保汇友相互的投标保证保险产品,获取经过加密处理的电子保函。在开标时,交易平台还可自动比对通过平台开立的电子保函,进行在线验真。业务全程留痕可追溯,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规避了投标人信息泄露风险,真正实现了电子保函申请、开具、传输、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全流程电子化办理,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保证金缴纳方式上的创新。


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保障承包方与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设工程合同款的拖欠问题长期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下发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要求从2020年5月1日起: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省市将办理工程款支付担保作为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作为工程款支付担保的保险担保形式,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通过保险形式,保证工程项目发包方履行建设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近日,汇友相互北京地区首单“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落地,并已成功为浙江、福建、河南、江苏、广东等地多个工程项目提供了相关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这是汇友相互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综合保证保险又一新险种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解决了银行及担保机构带来的保函衍生问题,在保证同等法律效力的前提下,还具有无需企业银行授信、投保手续便捷等优势。一般一至两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核和保单出具工作,并可根据投保人风险情况减免或调整反担保形式,不强制要求投保人必须缴纳100%的现金反担保,切实为建筑企业减负。


高效赔付,风险兜底,工程保证保险的“硬核”力量

今年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住宅项目施工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入停工停产状态。由于无力支付400万元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上访讨薪。2月8日晚,在接到石家庄栾城区劳动监察部门发出的理赔预通知后,汇友相互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主动了解核实相关情况,400万元理赔款在10小时内迅速到位,用于为农民工垫付工资,其高效的理赔处理流程和服务态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快速高效的赔付,源于保险机构自身强大的保障能力,即在承保范围内切实按条款履行赔付责任,为投保人提供及时代偿服务,通过先行赔付机制,摆脱繁杂的责任认定程序,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将建设单位由此产生的损失和负担降至最低。相应的,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保证人参与化解工程项目经济纠纷,也将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主体职能,积极参与到建设工程的风险管控中,构建起最后一道风险防线。


首先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汇友相互着力引进具有建筑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并设立了专业风险管理团队。改变了银行对企业偏重财务的评估和统一授信的模式,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企业风险特点,具体工程类型、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进行综合性、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逐步建立起覆盖建设工程全流程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监控以及缺陷修正等内容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遏制建筑企业的违约行为,更好地保障了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使得保费定价更为精准,让更多企业受益。


其次是开展风险管理服务。承保前,保险机构会对投保企业的信用和履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企业以往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诉讼情况等要素,信用不好或履约能力较差的企业将无法享受到保险的成本优势甚至被拒之门外;承保后,保险机构将积极介入合同履约,提出风险改进建议,降低每一环节的履约风险。即使在索赔发生时,保险机构也会首先针对发承双方的矛盾进行居间调和,并通过触发理赔和追偿机制完成违约后续工作,而不是任由项目违约停工。


再是建立费率浮动机制,通过与住建及人社主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共同改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汇友相互将互联网作为投保企业的入口与互动的平台,结合电子招投标的趋势以及电子保单的应用,逐步实现与各级政府、住建及人社主管部门、建筑市场主体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引入对企业动态风险管控的反馈,对不同信用评价的建筑企业实施差别化保险费率,促进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行业市场机制。


如广西将推行建设工程保证保险与“广西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相结合,投保人可通过该平台核验保单,并支持保险机构使用平台中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从而为差别化费率的实施提供执行依据。


相互保险企业性质,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汇友相互还是一家相互制保险企业。这一保险市场的“新兴事物”,实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国际上一种成熟的保险组织形态,相互保险起源早于股份制保险,凭借在风险保障和组织运作方面的独特优势一直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20世纪60年代,相互制公司曾经在日本占市场份额的76%,在美国占比也超过60%。根据国际相互与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范围内的5100多家相互保险组织共同创造了1.3万亿美元的保费收入,约占全球保险市场的1/4,总资产达8.9万亿美元,从业者116万人,服务会员9.22亿;从2007到2017十年间,在全球保险市场增速17%的大背景下,相互保险市场实现了29.8%的增速。十年间相互保险在欧洲保险市场的份额从24.3%上升到32.7%,在北美市场份额由28.8%上升到38.3%。


会员所有、民主管理、会员自治是相互制的本质属性。区别于股份制保险的最大特点,相互保险组织由全体投保人,即会员共同拥有而非股东持有。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即可成为会员。会员不仅是保险消费者,更是相互保险企业的所有者,这就决定了其经营宗旨是提升会员福利与保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与此同时,相互制保险企业通常专注于某一领域,经营范围不追求大而全,以保证会员的同质风险保障需求,便于全力提供针对性的保险服务,这也正是汇友相互的先发优势和努力方向。 


作为首批试点的三家相互保险组织之一,汇友相互的会员制与建筑行业的特性天然契合。虽然建筑行业风险复杂多样,但在不同主体间又具有普遍性,非常适于运用相互保险机制进行大量同质风险的管理,更有助于保险机构和会员同时深化对于行业风险的认识;相互保险组织的非营利性、低费率低成本,以及盈余分配机制等特点均可以有效降低会员保费支出成本,对于中小建筑企业意义突出,无疑将使建筑行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国工程保证保险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下阶段,汇友相互将紧抓当前保险行业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机遇,继续在提高细分领域专业化经营能力、加强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创新会员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尝试,探索出符合国内实际需求的相互保险发展路途,成为保险市场的有益补充。具体为:


一是聚焦于住建工程领域的风险保障需求。在这一领域汇友相互始终坚持“打造中国工程保函第一品牌”的企业愿景、“做一家专而美的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建筑行业制度改革、结构调整、项目实施等领域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保险服务。


二是立足于为会员提供专属化保险服务。汇友相互在产品开发上将力求避免“散而多”,而是聚焦于会员的风险保障需求,开发低成本、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在住建及工程领域为会员提供定制化的风险解决方案。


三是致力于填补保险市场空白。汇友相互将主要着眼于保险服务薄弱和市场空白领域,特别是一些市场有需求而保险产品缺乏的风险管理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险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市场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是服务于住建工程领域相关改革推进。汇友相互将深化与住建部、地方住建厅、发改委、招标办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工程质量、工程维修、招投标等领域制度改革,深度参与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工具的研究、试点及推广,不断完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助力建筑行业构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态环境。


2017-2021四年间,汇友相互坚持做着难而正确的事,坚守着专业运营、补充现有保险市场空白及短板的定位,致力于积极探索适合相互保险机制的会员服务之路,得到了广大会员及行业主体的广泛认可。未来,汇友相互将继续融合创新,不忘互助初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减轻企业负担、管控行业风险、探索制度创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和服务。